首页 > 资讯 > 正文

金乃凡丨搞好朗诵艺术的心得体会

2021-08-02 15:03:07 来源: 阅读:-
评论(0 收藏(0

今天翻出当年,2017115日“风雅颂.国学经典诵读大赛”比赛的录相。重温旧作《千古明月寄乡愁》,感觉良好。四年过去了,岁月并未销蚀它的芳华,反而凸显出它精緻的艺术魅力,让我喜出望外。

当年比赛要求一,经典作品。二,朗诵艺术。三,限时6分。

虽然只获2等奖,我至今认为是最符合比赛规范的作品。在有限的时空中最完美的呈现出朗诵艺术在舞台上的视听效果。

这里面首先涉及到立意和选材。我选择了“千古明月寄乡愁”这一永恒的主题。

image.png

选择了李白,李煜,李清照,苏东坡对月抒怀、最具代表性、大众又耳熟能详的名篇佳作来朗诵。因为诗词是高雅的小众的。一定要考虑到广大受众的接受传播。为了渲染、强调”明月”的抒情性和意境。

image.png

在个人主题表述前我加个头子,把对月亮美好记述的集句叫板式地先声夺人,挥洒出去。为后面人物的主题吟诵作铺垫。

面对同一个月亮,这四个历史人物的处境心境迥然不同。形成强烈反差。除了给人领略到主题思想的丰富性多样性外,更能体现出美学意义上的低吟浅唱、高歌慨叹的驳杂色彩。这正是我追求的艺术效果。

艺术的法则,一加一大于二。好诗词打动人之处,除了形式美,音节音律美而外,就在于内容直击人心,唤起你思想情感的共鸣。审美欣赏中,每个人都会联系自己的际遇和思绪来对月抒怀。

image.png

这个时候,天幕上的月亮,就不单是个“白玉盘”,而赋 于了生命灵性,赋于感情色彩。有了好创意,还要用卓越的朗诵艺术表现来保证好创意在舞台上的实施

我选用的几位演员,都是朗诵界的硬角。既有素质又有经验。只需要在舞台表演、调度和交流上稍加点拨即可。为了打破朗诵的旧有格式。避免单调增加美感。使其舞台上的节奏韵律起承转合,丰富多彩。

我让诵李清照的女演员唐瑜蔓加了几段吟唱。虽然古代诗词都是吟唱结合,并不违规。但我仍然把控着以诵为主的风格。为了突出诵强化诵,最后我又加了轮诵齐诵领诵合诵,把高潮掀起来!

image.png

舞台艺术最终是表演艺术。编导的构思要靠演员体现完成。我请的黄幼琴,唐瑜蔓,王建政,徐庆龙,肖晶娇五位演员,他们出色的表现,为作品增光溢彩,留下了经典华章,隽永魅力。

谢谢他们!

image.png

【作者简介】

金乃凡,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毕业。原成都军区战旗话剧团团长,四川省剧协副主席。国家一级编剧,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。曾荣获文华奖、曹禺戏剧文学奖、中央戏剧学院学院奖、全军创作一等奖等国家级大奖。

(本文配图由作者提供)


推荐阅读:旗龙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