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资讯 > 正文

北川盛夏饺香飘:熊大爷公益暖途,用爱点亮童心灯塔

2025-07-28 15:30:09 来源: 阅读:-
评论(0 收藏(0

      北川盛夏,蝉鸣裹着饺香。7月22日下午,数十名北川儿童,手持饺子皮和手工刀,把一张长案板围成了“长龙”。手指间一捏一合,“熊大爷流动饺子课堂”的红色横幅随风鼓动——这是创始人刘俊雄践行北川公益的第16个年头,也是2019年创立熊大爷企业后,第6次以“熊大爷”之名开课。


      静水深流:企业公益的长期主义实践

      公益的真谛不在于声势浩大,而在于持之以恒。作为大鱼公益的长期资助企业,熊大爷的公益行动与这家深耕北川多年的专业机构紧密相连。

      大鱼青少年公益发展中心(简称“大鱼公益”)源于2008年汶川地震救援,从“中国心”志愿者团队发展为专注困境儿童服务的专业组织,以“启动青少年的生命动能”为使命,通过经济资助、情感陪伴、能力培养等立体化服务,累计帮助4800余名困境儿童。

      据大鱼公益的高队回忆,当时刘俊雄还是名大一学生,作为志愿者来到发展中心,用自己的体育专长教孩子们运动,后来随着企业成立和发展,这种个人善举逐步升华为系统的企业公益项目,至今已有16年。

      在持续提供物质资质的同时,熊大爷还邀请孩子们走进企业总部,聆听创始团队的创业历程,见证一个品牌从无到有的奋斗故事。当山区孩子们亲眼看到企业的发展轨迹,那些关于“梦想”“奋斗”的抽象概念突然变得具体可感。创业故事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传奇,而是由普通人书写的现实篇章。

      这种精心设计的互动,实质上完成了一场无声的“心理建设”:它帮助青少年突破环境限制形成的认知天花板,重建“自尊-自信-自强”的心理链条。当孩子们意识到“我们之间差的不是天赋,而是机会和坚持”时,熊大爷公益项目最珍贵的价值已然实现——最好的帮助,是让受助者终有一天不再需要帮助。


      饺子里的文化传承:从美食到育人的跨越

      熊大爷的公益行动不仅停留在物质层面,更巧妙地将中国传统美食文化融入其中。饺子,作为象征团圆与祝福的食物,成为了熊大爷团队传递传统文化与生活技能的载体。

      近年来,熊大爷团队多次组织北川的孩子们学习包饺子。这项看似简单的活动,实则蕴含着深刻的生活教育意义。通过亲手调馅、包捏、煮制的全过程,孩子们不仅掌握了实实在在的生活技能,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自立自强的品格。

      这种切身的劳动体验也带来了深刻的认知转变:孩子们开始理解,爱不仅是接受,更是创造与传递。他们会主动为家人准备晚餐,把第一锅饺子端给家人,骄傲地说“这是我自己包的”。这种自发行为背后,是价值观的悄然重塑:从“被动接受关爱”到“主动创造温暖”的成长飞跃。这正是熊大爷公益项目超越物质帮扶的深层价值所在。

      另一方面,饺子文化连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断层,成为传承的纽带。高队在采访中感慨:“饺子文化蕴含团圆的美好祝愿,熊大爷通过教孩子包饺子的方式,将传统手工文化的根脉重新拉紧。这种‘以食育人’的方式,既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也为公益注入了新的活力。”


      饺香暖童心:熊大爷用爱包出孩子的未来

      熊大爷的公益实践,展现了企业从“输血”到“造血”的转变,更体现了文化传承的时代使命。熊大爷用最质朴的方式诠释了“授之以渔”的真谛——并非简单地追求统一标准的成功,而是尊重每个孩子的特质,为他们量身定制成长方案。

      这一独具匠心的公益模式,既为学业优异者搭建起通向更广阔天地的阶梯,又为擅长实践操作的孩子提供了立足社会的技艺支撑,展现出包容性与可持续性。这种“因材赋能”的公益智慧,让不同禀赋的青少年都能获得向上生长的支点。

      而通过多次与企业团队的平等交流,孩子们开始从“受助者”转变为“潜在同行者”。他们意识到:“我并非只能被动接受帮助,未来同样可以成为社会价值的创造者。”

      熊大爷的公益行动,如同静水深流,不张扬却滋养了无数心灵。他们的故事,是关于坚守初心的寓言,是关于文化传承的赞歌,更是关于企业担当的启示录。而我们也有理由相信,这种“默默付出、静待花开”的精神,终将在更多领域绽放光芒,为社会的温暖与进步注入持久的力量。

推荐阅读: